非虚构
马里乌波尔的送别 | 战时日记①
谢尔盖·普洛特尼科夫 小鸟文学地图
3年前
我们只有这样一条准则,成为人,无论如何都要成为人。

译者按:

谢尔盖·普洛特尼科夫是我在俄调查时最亲密的报道人,他是出生在波兰、生活在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我们相识于 2015 年,他当时 60 岁,是教会学校的俄罗斯文学老师。在此之前,他曾是顿涅茨克州马里乌波尔大学的俄语教师。2014 年,谢尔盖为躲避战争来到顿河罗斯托夫,但妻子和儿女还留在乌克兰。他来俄罗斯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顺利获得俄罗斯国籍,最后在俄罗斯定居。他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不久以后,教会学校关门,谢尔盖也失去了工作,他又回到马里乌波尔,后又到了基辅。

谢尔盖告诉我,再回乌克兰,很多事情都变了,学校里只能用乌克兰语教学,而他的乌克兰语达不到教学的水平,只会俄语的他失业了。谢尔盖的“文化间性”给他造成了苦恼,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乌克兰,他都成了“他者”,失业者、失意者。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时候,我通过邮件联系上了正在逃难途中的谢尔盖,他正带领一家人一路向西回自己的故乡。他说,路上都是逃难的人,他们被困在路上 24 小时。在故乡小城,他们全家租了间房子落脚。夫妻俩目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谢尔盖喜爱文学创作,一直坚持在 LiveJournal 上写日记。战争中,谢尔盖笔下平和优雅的文字变得时而激愤,时而哀婉。我试着把他其中的某些段落翻译出来,以飨中国读者。俄乌冲突不只是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国际政治的波诡云谲。在他的日记里,我们能感到战争中普通人的脉动与呼吸、心灵深处的情感,以及战争阴云下的悲惨命运。


马里乌波尔和顿巴斯

3 月 18 日

今晚,我得知了住在马里乌波尔的堂姐的死讯,她于 3 月 6 日去世,一枚从俄罗斯战机上投下的集束炸弹在四楼爆炸。堂姐的一位女儿说,房子的院子里就像“尸山”。悲剧发生时,堂姐的女儿们都不在家,在外寻找食物。只有堂姐的外孙和她在一起,爆炸发生时,他在走廊里,捡了一条性命。堂姐的半个颅骨被炸飞了,尸体葬在阵亡人的集体坟墓里。

堂姐名叫塔基亚娜,她是那么善良、聪明的人……如果读者中有信徒,请你们为她祈祷,让她魂归天国!

我和身边的人们十分困惑:俄罗斯的奥尔德洛夫斯克军团为何对马里乌波尔有如此之深的“特殊仇恨”。

罗马教皇称我们的城市为“烈士城市”,显然,袭击者的残忍降临这座以圣母玛利亚名字命名的城市(虽然词源不同,但民间始终将城市名称“马里乌波尔”和圣母玛利亚联系在一起)。

马里乌波尔自 18 世纪建成以来,就一直与众不同。直到 19 世纪末,城市中只允许希腊人定居。这些希腊人从克里米亚汗国迁至俄罗斯帝国,独居马里乌波尔是他们获得的优待之一,而这一点对于城市的自治和文化发展至关重要。而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德意志人只能在亚速海沿岸的北部的农村地区定居,他们与希腊人达成协议,在四分之一世纪内,希腊人允许其他民族在其没有使用的土地上定居,但不允许他们住在马里乌波尔。

19 世纪下半叶,在顿巴斯的尤扎夫卡开始出现煤炭工业和冶金厂,而马里乌波尔还保持着贸易城市的形态。甚至这里出现了冶金工厂以后,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马里乌波尔仍然与顿巴斯的其他地方不同。

打开或下载小鸟App阅读更多

它是一本包含小说、非虚构、诗歌、档案等板块的新型文学杂志

谢尔盖·普洛特尼科夫

1955 年 6 月 15 日,出生于波兰人民共和国的苏联军官家庭。1972 年,毕业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喀尔巴阡州斯瓦利亚瓦市中学。1981 年,他毕业于日托米尔国立师范学院俄罗斯文学系。后在日托米尔和马里乌波尔的学校任教。1992 年 5 月 24 日,获得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攻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在乌克兰的多所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史、对外俄语、教育学。2015 年至 2018 年,他在俄罗斯的一所私立东正教学校担任教师。此间,他在乌克兰和希腊出版童话故事。自 2019 年以来,他一直住在基辅。

本期作品

彭剑斌水晶|小说谢尔盖·普洛特尼科夫战时日记:马里乌波尔的送别|非虚构卡洛斯·富恩特斯某位无趣的表妹|小说冯琳彝族女性的生命叙事:阿母的故事|非虚构玛丽·科斯特洛坠落的眩晕|小说张旭汀高雅的边缘人|非虚构费利斯贝托·埃尔南德斯无人亮灯|小说王五四王伯伯脑保健操|专栏普里莫·莱维卡帕纽斯|小说杨樱长乐路百业指南|非虚构戴内斯·马查多·本托出版社|小说熊景明以生命的名义回望历史|非虚构伊险峰荒诞笔记|专栏里卡多·皮格利亚玻璃盒子|小说吉井忍吉井忍的二次会|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