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闭嘴
Parler 的消失就像有人打了个响指那么简单。一家拥有 1500 万用户的社交网站可以瞬间被所有巨头拉黑,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个不可思议事件。但它的发生好像又在意料之中。这关于越界的定义、容忍的限度,撇清关系和科技巨头攥紧的权力。
诞生于 2018 年的社交网站 Parler 堪称主流社媒流浪者收容所。当人们认为自己在主流社媒上的言论自由受到侵犯、被越来越具偏见的网站条款所管制、被媒体的假新闻所愚弄、自己坚信的真相被遮掩或扭曲时,他们选择 Parler 作为庇护地。该网站自称坚决支持言论自由、为用户提供推特之外无偏见滤镜的信息选项。很快,其上聚集了众多特朗普死忠支持者、阴谋论者、反犹人士和右翼极端分子,那些在传统社媒平台上不受欢迎的用户。
如果不是 1 月震动世界的国会陷落,Parler 可能会在抨击声中继续积攒着“虐粉提纯”后的用户,再加上主流社媒纷纷封禁了“煽动暴力和违法行为”的前总统,已经占据 App 下载榜首的它无疑会形成更大的对抗声势。但是科技公司拔插头的速度更快——苹果和谷歌将其踢出了应用商店,亚马逊宣布停止对 Parler 的服务,因为它未能妥善管理仇恨言论和煽动性内容。“大科技公司是真的想杀死竞品……所有人都抛弃了我们”,CEO John Matze 说道。
类似 Parler 的产品们早就经历过差不多的事件。在网站使用者被证实是枪杀案凶手后,右翼网站 Gab 被域名供应商 GoDaddy 切断服务,8chan 被安全服务平台 Cloudfare 中止合约,它早两年也踢过新纳粹网站 Daily Stormer,“我有一天早上心情很坏地醒来,决定有些人不该被允许存在于网络上”,Cloudfare 的 CEO Matthew Prince 解释道。
两年后,科技公司的网站审查愈加精细,理由并没有比“坏心情”具备更充足的说服力。它们在给内容和内容生产者做标记时更加果断。闭嘴,你们没有资格说话——它们的做法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这和独裁者做出的举动并无不同。争论的确导致混乱,而在没有人愿意或者有能力为混乱埋单的时候,这个世界陷入一种危险的力量制衡之中:拥有权力的人,就是最正确的人。无论正确的指涉是什么。
不否认,一些用户被闭嘴可能令你我喜闻乐见——但与此同时你也应该意识到一些危险正在露头。被消灭的声音总会以另一种力量形态出现,只不过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而且,你知道这种权力不该为任何人所有。
02
谐教和邪教
在国会山沦陷并传出了最初一批照片后,人们依然很难严肃对待它。除了整起事件比最夸张的好莱坞商业片和电子游戏更加不可思议外,那些搞怪自拍、奇装异服和洋溢着笑容的到此一游照片,个个都是现成的互联网 meme 素材,差点让人忘记这是前总统煽动下的、对民主核心的攻击。有人死亡,有人被捕,第二次弹劾提上议程。
主流媒体给出了时间线还原。至于它发生的直接原因,《纽约客》专栏作者猜测,这些入侵者享受了不被严肃对待的特权。国民警卫队和警察在面对 BLM 和女权主义者的抗议时往往如临大敌,通常很快就会使用催泪弹并开始逮捕;但他们(包括议员在内)面对这次的入侵者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害怕和担忧,这可能基于对“我们自己人”的了解,而 BLM 抗议者和女权主义者则不算自己人,而是“他们”。
就这样,入侵国会山的武装暴徒被不太在意地视为小丑(就像他们刻意打扮成的那样)、是撒泼耍脾气的小朋友,“这些人可能认为这个系统无法代表自己,可今天他们却证明了事实恰好相反”。
对偏执到疑似邪教的团体一笑了之的处理在很多时候都低估了对方的力量。无论面对的是阴谋论社群 QAnon、地平说支持者、反疫苗者、反 5G 者还是饭圈,对方的信仰和极端举动也许会轻易激起人好气又好笑的情绪,因而无法参与有意义的讨论。
当然,这样的讨论也是徒然,因为信息茧房中的对方只会对自己的观点愈加坚信不疑。所以我们放任他们成长,甚至还期待他们干出些有趣的蠢事。可是这些蠢事多数时候让人笑不出来,还是成年人在收拾烂摊子,或彻底失败。
03
学术海盗
在特朗普被推特永封的同一周,学术界海盗湾 Sci-Hub 的账号亦被永封。
Sci-Hub 在 2011 年由哈萨克斯坦程序员 Alexandra Elbakyan 创建,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免费访问付费墙后的学术论文的途径,“去除通向科学之路上的一切障碍”,其 logo 是一只叼着钥匙的小鸟。如今它已收录了 7000 多万篇期刊论文,让需要获取资料却无力承担高额订阅费的人获益匪浅。
网站目的崇高,手段却难免涉嫌侵权。主流期刊出版商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试图逼之关停,并在数个欧美国家成功。最近的一次尝试发生于去年 12 月,Elsevier,Wiley 和美国化学协会向德里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印度网络供应商立刻中断对 Sci-Hub 和同为开放存取网站的 Libgen 的服务。德里法院驳回了这一请求,宣布此案为重要的公共事件,允许科学社群介入对话。而当印度学界在推特为 Sci-Hub 发声时,它的账号被永久关停了。
人们被鼓励获取知识,但是全世界大概只有 15% 的科学知识能够被免费获取,其余 8 成被五大出版商垄断,成为它们最稳定暴利的赚钱途径(Elsevier 在 2018 年净利率达到 19%,是 Netflix 的两倍)。
- 在过去 30 年间,期刊订阅费涨了 521%,消费者物价指数涨了 118%,图片来自 Vox
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之外,就连第一世界国家也一直为高额期刊订阅费头疼,“与(贪婪的)学术出版商相比,默多克简直是个社会主义者”。哈佛大学在 2012 年就抱怨过高达 350 万美元的订阅年费“站不住脚”;加州大学在 2019 年拒绝支付 Elsevier 1100 万美元的年费,“没有一家美国大学承担得起这种价格”,并鼓励全体学生和员工自己设法绕过付费墙。
一场反知识垄断运动正在进行时,以 Sci-Hub 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免费论文网站涌现,若干知名科学基金会组成联盟,要求所有获得他们投资的个人与机构必须将结果发表在没有付费墙的网站上;预印本网站则打开了另一条路,包括 bioRxiv 在内的数据库免费刊登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在疫情期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大范围的公开讨论推进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更深刻的变革。学术界的固有文化决定了学者们更愿意在知名期刊而非免费网站上发表论文,但是疫情改变了学界的工作和讨论方式。如果说两年前人们还对“这些大出版商在未来仍能掌控科学进程的每一步吗?”感到不乐观,他们如今可能会看到一些希望。这是 Sci-Hub 被永封也阻止不了的变化。
04
赛博奶牛
2019 年,莫斯科附近的 RusMoloko 农场用上了一项新技术。奶牛被戴上了 VR 头盔,无论它们身处何方,都能享受头盔上夏日的室外美景。据说这能帮奶牛们减轻压力,令其产奶质量更高。
一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道,这幅景象很喜感但也很悲剧,甚至很可怕,因为它似乎预见了我们的未来。“毕竟,我们的经历又有何不同呢?我们的情绪被追踪,我们在生物信息传感器上登陆,我们自愿交出行程数据允许自己被追踪,我们还欢迎广告商一刻不停地观察自己,我们会不会也是机器操控下的奶牛呢?”
实际情况没有那么乐观,我们中不幸的人类同胞还来不及享受 VR 美景,遭遇的命运也不限于被榨干。12 月 29 日,一名 23 岁拼多多员工的猝死再燃人们对“拼命工作”字面意思上的讨论,尤其是在拼多多官博发布“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的评论后;1 月 9 日,又一名 23 岁的拼多多员工在长沙跳楼自杀,他在自杀前刚通过试用期;1 月 10 日,网友 @王太虚wray 发布视频,称自己因为在脉脉上传同事被救护车拉走的照片而被拼多多疾速解雇。这家热门公司 300 小时的月均工时、凌晨 2 点的下班时间和高压管理模式再次成为焦点。
遗憾的是,自 “996 福报”以来,类似的讨论重复了多次,除了激起民间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悲愤呼吁和来自平行宇宙装模作样的谴责外,它并没有改变个体的命运或是督促事件中心的公司为员工升级 VR 头盔,事情可能变得更坏了——夏日美景是不存在的,你已经看到了同胞被榨干的命运,可是你别无选择,HR 智库联盟的成立让你不敢轻易跳进黑名单;“996” 确实是福报,能够 9 点准时下班一定好过凌晨 2 点猝死在下班路上;奶牛可以享受减压,你不能,因为人类会用更高效的手段对付人类,哪怕那些手段和人性化毫不相关。
拼多多们造就了物美价廉的数字美梦,为打工人画好“拼命就能赚到钱”的饼。支撑着这幅图景的是数字独裁。赛博朋克早已实现了,你环顾四周就能发现《赛博朋克 2077》里的 Crunch Plaza(“加班广场”,被怀疑是 CDPR 工作室员工在游戏里安插的吐槽),而意识到真相的我们还不如奶牛。
05
猎巫
猎巫,通常指 1450-1750 年间对被控使用巫术之人的大规模迫害。约 4 万~10 万人无辜承担了社会的恐慌和怒火,其中 8 成为女性,指控人则几乎都是男性。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夏娃导致了亚当的堕落,因而女性是“更弱的性别”,更容易遭受魔鬼引诱;对女巫的辨认和指控依赖于宗教和政治机构,它们基本由男性控制;猎巫通常会揪出边缘女性,比如那些不服从性别角色的女人,她们或是因为过于性感,或是因为在审判的过程中“诅咒”,或是因为表现出野心(对权力的“欲望”)、不甘成为社会期许的纯真少女和贤妻良母而受到审判,遭遇投石、沉湖或火刑。
这个词在近两年常用于 #Metoo 中遭受指控的男性及其支持者的自我辩护。让人产生 600 年后女性翻身做主的错觉。
1 月 5 日,女作者“七英俊”在微博回顾了自己在某次网络作家大会上被众多男作者开黄色玩笑的经历,并在最末加上了最具争议的一句“我不针对任何人,我针对你们所有人。你们都是垃圾”。这让感觉自己清白被侮辱的有名或者无名的男作者和感觉自己遭受地图炮的男网友心灵破碎。这个男性同盟在此后的一天里逼迫七英俊精准指控个体,却对于她稍后提出的数个问题避而不谈:
我说他们的名字会被你们指控造谣吗?你们会继续讨要录音录像人证物证吗?在我拿不出证据被对方控告诽谤时,你们众筹诉讼费吗?你们会帮我反击对方粉丝的网暴吗?在我被指责“因为对方起哄就让对方社死”后,你们帮我洗清名誉吗?关键是,“我在骂垃圾,你们共什么情”。
很快,七英俊被同行指责吃“女拳饭”,未谈妥的商业合作被取消。为了证明自己并未吃“女拳饭”,七英俊为公益项目捐出 3 万元,并在诸多“业内前辈”的指导下公开道歉。
你从未见过如此窘迫的猎巫——猎人破财道歉,“巫师”全身而退,其中的多数还获得了一生一次的 5 分钟焦点时间。
600 年后的猎巫看起来颠覆了猎人与猎物的权力结构,被指控的主体轻易地被放置在受害者的席位,文明人(Men)假定系统公正、人人平等,用程序正义和“理性”思考武装自己的大脑,对猎人并不严密的叙事和过激的情绪挑刺,最终迫使猎人认识错误、放弃“诬告”、明智地选择闭嘴。
别气,至少我们认清了各自的地位。
06
大卫与歌利亚
一场激战正在进行。机构投资人 VS 散户,华尔街精英 VS Reddit 网友,大卫 VS 歌利亚。
没人看好 GameStop 这个老古董。这家线下的游戏零售连锁店在数字时代自然不被期待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它在 2019 年就亏损了将近 8 亿美元,考虑到疫情影响,前途似乎不能更黯淡。不过当宠物用品电商 Chewy 创始人 Ryan Cohen 大量购入 GameStop 股票、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在 1 月 11 日入驻董事会后,GameStop 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Reddit 投资板块 r/WallStreetBets 很快察觉到它被做空得有多厉害,其 30% 的股票都由投资基金持有,堪称机构投资人的掌中玩物。这些散户自发组织起了一场反击,如今被称为“一生一次的轧空”,即大量购入 GameStop 股票令股价飙升,让指望股价下跌以回购股票赚取差价的华尔街玩家无钱可赚并血亏。截至 28 日,GameStop 报价 341.6 美元/股,一月涨幅达到 685%。
在这场拉锯战中,持有大量做空仓位的对冲基金和投资人损失惨重,其中包括知名做空机构香橼。他们先是在社媒声称 GameStop 只值 20 美元,又称散户为“愤怒的暴徒”、“牌局上的失败者”。但是民主党国会议员亚历山德拉·奥卡西奥-柯特兹(Alexandria Ocasio-Cortez)指出,华尔街投资者向来都把美国的股票市场当成赌场看待,现在这些散户也只不过是仿效他们的做法。
表面上看,整起事件像是为 meme 而生,“精彩”到马斯克都转发,但它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崇尚透明、公开讨论、厌倦双标的年轻人与充满秘密、手握人脉、占尽优势的华尔街建制派的冲突,以一种自发的私刑方式爆发,人们收获启示或是惊恐。Reddit 用户总结,“我从中懂得的一件事就是,如果你把华尔街获取的信息给平民,他们同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就像任何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一样……他们之所以现在在顶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有钱。所以他们眼下才会恐慌。”
CNN 定性其为“特朗普主义”的一次行动,因为它符合前总统最受欢迎的核心信条——“精英们以为自己知道得比你多,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告诉你如何生活、相信什么,但你猜怎么着?我们人民比精英更聪明!”——它只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而存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意义,没有积极的计划,“干翻精英”就是唯一的计划。“这可能让你好受点,但解决不了任何事”。
这就是马丁·古里在《公众的反抗》中所描述的场景,他认为这会导向“复仇性质的虚无主义”。人们烧掉建制派,但并没有“什么能取而代之”的清晰认识。
散户们获得了短暂的胜利并传达了他们的信条,但是权力结构并未被颠覆。包括 Robinhood 在内的交易平台已经限制了 GameStop、AMC、黑莓等数支高价股票的散户交易。这种显而易见的区别对待再次受到 AOC、泰德·科鲁兹等人的抨击,Reddit 网友则递交了对 Robinhood 的集体诉讼。战斗还在持续,似乎也不会成为孤例。
07
逃离
“《绯闻女孩》遇上《唐顿庄园》,《傲慢与偏见》,但是由黑人演员出演,这大概就是《布里奇顿》的电梯推介了。”
- 《布里奇顿》第一季剧照
新剧《布里奇顿》(Bridgerton)本月打破了此前由《猎魔人》保持的记录,成为 Netflix 上最受欢迎的剧集。它改编自茱莉亚·昆恩的同名小说,是很典型的摄政浪漫题材——聚焦英国摄政时期(1811-1820)上流社会的家长里短,充满快节奏的机智对话,讲述消遣、丑闻和意外爱情。
本剧最吸引眼球之处是一个混色的卡司。虽然摄政浪漫类的主角都是白人,但剧集选择了黑人演员出演男主哈斯丁公爵,他将和富有的布里奇顿家族长女达芙妮恋爱;而“种族”的概念直到第四集才直接出现,Lady Danbury,又一名黑人贵族女性,告诉男主,“我们本是两个被颜色分开的社群,直到国王爱上我们中的一个,你看,爱战胜了一切”。是的,在这个半架空世界里,统治英国的夏洛特女王拥有黑人血统。
它试图以最轻描淡写的方式弱化种族对剧情的影响。作为一部爱情剧,比起严肃探讨 19 世纪的跨种族爱情、黑人在上流社会的微妙地位、黑人女王对社会的更广泛影响等等,主创可能更情愿专注该类别最擅长的恋爱与家庭关系,这样便避免了可能产生冒犯性的表达。
这大概有点犯规。因为不可否认,这个强调“色盲”的选角方式,虽然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就是伦敦舞台和莎士比亚剧团的日常,但是在影视剧尤其是年代剧亚类别中还算罕见。年代剧强调或假装历史精确,《唐顿庄园》的执行制片坚持认为在那样一个并不崇尚多元文化的年代,“我们不能突然把各个种族的人安插进剧里,这不正确”。而正是这种充分利用半架空世界观的大胆选角,令剧集在开播前就颇受瞩目,可当它真正展开时,观众才发现这种影响非常微弱,甚至整部剧其实还隔着层无意识的偏见滤镜。
“你不能假装种族毫无影响,尤其是这些角色生活在基于奴隶贸易构建的世界里。把黑人角色塞进背景里并不会抹除这一切。这个主题是必要的,也应该被阐述。”Observer 在剧评里指出,如果种族真的无所谓,卡司真的追求彻底“色盲”,那么应该出现同样数量的亚裔、中东、拉丁演员,可是没有;另一方面,黑人角色拿到的故事线都更加消极,家暴弃养、未婚先孕等桥段很符合社会一贯的刻板印象。“你仔细想想,《布里奇顿》真的那么进步吗?”
剧集的受欢迎程度表明了观众不是很在意这些地方。摄政浪漫类别的核心是“逃离”(escapism),人们暂时躲进一个不用考虑任何严肃议题的世界,看好看的人谈恋爱,从中收获愉悦。
希望 2 月的你也有可以“逃”去的私人世界。
题图来自 cottonbro@pexels;长题图来自 little plant on Unsplash
